【广东电视台】方舱故事 | 急患者之所急 想患者之所想
自11月9日起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建300人的医疗队进驻广州琶洲方舱医院。18日晚,中山一院接管的D20方舱首批入住患者中,已有9人符合出舱条件,康复出舱。截至11月21日,D20方舱康复出舱人数达到了183人。
在广州琶洲方舱医院的日夜守护中,医护人员们通力合作,用心关爱,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暖心故事……
应急备用手机 解患者之急
“护士,我的手机摔坏了,我一个人在这里,家人现在也联系不上我,怎么办?”11月16日中午,20舱C区的朱先生着急地到护士站求助。手机不仅是患者与家人联系的纽带,更是患者信息采集的必需品,但医护人员是封闭管理,手机从何而来?
胡丽茎副主任想起家里正好有一部空闲的手机,于是联系家人马上将手机送至医院。下午3点,一趟物资补给车从医院发出,当天傍晚,便带着这部手机抵达了20舱。工作人员将这部手机作为舱内患者“应急备用机”,有需要的患者均可登记使用。朱先生作为首位使用的患者十分感动,“你们医务人员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,太感谢了!”

暖心关怀 解决香港同胞信息录入问题
“这是我进舱的第六天了,这几天我真是切实地感受到医务人员太棒了!”来自香港的邓先生感慨道。首批进舱患者邓先生持香港身份证,进舱时由于系统尚未完善,他的信息无法顺利录入,加之身体的不适,心情不免有些焦躁。
负责接诊的茶木晶护士将他安排到一旁休息,随后组长杨梦协助患者进行纸质表格填写,与医生协调安排床位先引导邓先生休息,又取来了准备好的热饭,经过医务人员的安抚及照顾,邓先生内心的焦躁渐渐纾解。随后陈禧护士与琶洲方舱医院信息系统及时沟通,相关信息部门很快解决了邓先生的信息录入问题。“内地的医护人员非常优秀,态度很好,能力也很强,管理也非常有序。”巡房过程中,邓先生竖起了大拇指。
细致入微 守护宝妈哺乳隐私
为了保持通风、方便病情观察,方舱要求平日里不可以使用床帘遮挡床位。然而,方舱中住着一位带着两个月大宝宝的哺乳期妈妈。从交谈中得知,虽然她的室友们都是女性,但由于没有遮挡物,哺乳还是有些许尴尬的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组长李云找来管床护士曾健华和吴怡,将制作可拉式床帘的想法告知了他们,他们立即就地取材,利用一次性床单、扎带以及塑料绳,制作了一副简易可拉式床帘,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拉起来遮挡,在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折叠到上铺放好,这样,既不影响病房的环境,又解决了宝妈的哺乳问题,很好地保护了患者的隐私。

曾健华、吴怡就地取材 制作简易可拉式床帘
小家护大家 方舱夫妻档
D20方舱有两位特殊的队员,一个是来自中山一院神经外科ICU护士程海河,另一个是来自小儿外科的曾方。他们是夫妻,更是战友。11月9日,夫妻二人作为第一批队员入舱 ,11天后才第一次在班上碰面。短暂的寒暄过后,两人又各奔自己的岗位。他们愿以小家护大家,在不同的岗位上,坚守着自己的那份使命。

文/记者 刘雅莹 通讯员 梁嘉韵 杨梦 赖晓娟 李云 王超
报道链接:https://m.itouchtv.cn/article/bebbbf211de6597b730c34bb3ebc81d2?shareId=-dR%21ILYB
报道时间:2022-11-21